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最后一公里”:在争议、思考、摸索中前行聚焦-ag人生就是博

发布时间:2022-08-21 22:25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

听听如何融合,就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开幕的前一天晚上,有人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条关于大会医疗机器人分论坛的消息,并同步写下了这些意味深长的文字但实际上,对方并不是一个关心行业发展的业内人士,而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医保人士

被吸引,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第二天也准时听完了全程直播,注意到本次分论坛的话题主要是骨科手术机器人,虽然规模不大,但吸引了上千人围观。

这是目前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缩影——

虽然这是一个全新的行业,但发展异常迅速从一只手数到两只手是不够的去年以来,入驻企业数量激增,没有进口替代的故事国内企业占经营的80%以上,已经超过外资成为市场的主流

但是透过光环,对于这样一个刚开始直接按下油门按钮的行业来说,往往准备不足政策还有待与行业更好的融合面对尚不明朗的环境,企业需要加快调整和适应因此,这就对包括企业,政策制定者甚至投资者在内的参与各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预计,未来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必然会在曲折中前行,有足够的确定性,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手术机器人医生的偏好

众所周知,医疗技术的进步可以让大众享受到越来越好的医疗服务在智能手术的新时代,我们能期待什么

日前,一位患严重骨关节炎10多年的患者接受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手术还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助手——骨科手术机器人这是国内首例机器人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也是中国制造膝关节手术机器人在临床领域的首秀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金霖教授主持了手术从医37年,如今金霖教授不仅是资深骨科专家,还是手术机器人医生

现在几乎所有的膝盖置换手术,我都会在机器人的帮助下完成据我所知,在中国,我可能是目前唯一一个每次手术都使用机器人的人林教授向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介绍了手术机器人医生的由来

手术机器人能够融入他们的日常诊疗,源于他对这一新兴医疗技术的肯定和看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可以说关节外科的发展并没有经历什么特别大的根本性变化但是,或许在骨科手术机器人介入之后,可能会有质的飞跃和颠覆性的变化,精准手术才会真正成为现实他说

普遍认为用机器人做手术更精确,能更大程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包括创伤小,失血少,术后恢复期短。

对于骨科关节手术,可以更具体地解释机器人手术的好处在上面提到的首秀中,传统手工截骨3—11度的误差范围,在机器人的双手下可以直接缩小到1.5度以内,截骨的毫米级偏差可能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关键影响,手术时间减少40%,周围韧带,血管等重要组织得到完整保护

除了这些,金霖教授还认为,中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现实也赋予了手术机器人更重要的意义。

我国每年需要进行近百万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但关节外科医生数量紧缺,只有6万人左右再加上顶尖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就会造成一个结果,很多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等到他们去看医生的时候,病情往往已经发展到中晚期,从而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告诉他科技创新委员会期刊记者

这时候手术机器人能做什么一方面认为可以缩短医生的学习曲线,快速提高技术水平在过去,可能需要数百次手术才能练习,但有了机器人,年轻医生只要在数十次手术中接受过基本训练,就能成为专家

这样,一旦手术机器人能够下沉到二级或更低的基层医疗机构,有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资源不均衡的压力和患者就医难的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常规患者,对于那些翻修,关节畸形等复杂疑难病例,伴随着机器人的不断更新优化,也有望在未来使用手术机器人技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事实上,在sdic招商生命科学投资团队联席负责人兼董事总经理肖智看来,正是因为对手术机器人价值的认可,手术机器人才是未来骨科行业的发展方向所以,无论是第一层次还是第二层次,资本市场都毫不犹豫地对此予以关注和热情

市场认知度和技术价值有待提高

可是,不可否认的是,仍有少数像金霖教授一样的手术机器人坚定的铁粉在临床上,手术机器人面临更多来自患者和医生的质疑和抵制,因此推广起来仍有一定难度

机器人手术能百分百确定吗万一发生意外怎么办你放心,让林主任来做吧

机器人手术普及后,还需要医生吗骨科机器人一进入临床手术,就受到这样或那样的质疑

也有医生比较保守,对自己的技术水平很有信心,不需要手术机器人的辅助一位业务人士告诉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

所以,虽然最近几年来,医院,医生,患者对骨科手术机器人手术的认知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要达到理想的状态还需要时间根据金霖教授的说法,医生和病人没有足够的机会接触手术机器人是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市面上的产品有限,医生接触手术机器人的机会基本来自临床试验,这样的医生还是前三所以,即使能使用手术机器人,也只能用在一些手术中10个操作中有3,5个是机器人操作的,可能太多了他说

但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被认可,临床和市场营销教育会有更多的进入者。

据科技创新板日报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超过10款手术机器人产品获批其中,骨科关节手术机器人是获批最多的产品此前只有美国史赛克公司的mako手术机器人在中国,但今年上半年至少增加了5款获批产品

但更多的获批产品也意味着更多的竞争,尤其是这些产品差异性不足,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

正如山岚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道智博士对记者指出的:现在市面上的骨科手术机器人,大部分都是导航手术机器人,也就是只具备基本的导航定位功能同时,从临床的角度来看,这些骨科手术机器人参与手术的程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据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了解,关节置换手术比较复杂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为例其手术包括股骨颈截骨,髋臼磨锉,髋臼假体植入,股骨骨髓腔开放等八个环节可是,目前国内外大多数手术机器人的机械臂只能参与三个环节——髋臼磨锉,髋臼假体植入和复位试验,而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智能全髋关节机器人手术全过程

而一个好的机器人产品,就是手术的每一步都能辅助医生,也就是全程辅助手术刘道之博士说

所以我认为现有的所有产品只有骨科手术机器人平台的基本框架,可以称之为1.0版本未来谁能跑出来可能还需要看谁能更好的和临床融合,更深入的参与到手术过程中他说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只有投资者持有这种认识在这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同样的嘉宾再次提到了这个问题此外,据记者了解,近期,国家医保局正在对骨科手术机器人的技术现状和价格政策进行密集调研

因此,手术机器人是否具有真正的技术和临床价值,很可能是决策部门未来决策时考虑的因素之一但如果企业不能加速产品的迭代更新,可能会大大增加后续商业化的难度

最后一英里变量

虽然手术机器人在概念阶段已经享受到了资本的热度,但其技术价值最终还是要通过其经济价值来体现伴随着产品的上市和商业化的开启,如何在商业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企业最大的问题,也是很多投资人关心的问题

如果你回头看,你会发现医生和患者对机器人手术了解不够机器人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这样的话,并不足以让前路艰难对于企业来说,最后一公里的支付问题其实是最大的变量

2017年我们投了天之航现在快五年了,最后一公里要收获果实原来,即使是最后一公里,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最后一公里好像又是第一公里在一次圆桌分享中,小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也表达了很多人的心声

所谓最后一公里,可以简单理解为医疗产品进入医院,得到临床使用,并纳入医保支付的过程这个过程往往耗时较长,需要完成申请价格编码,录入医院收费目录等一系列工作同时,医院购买大型医疗设备的过程会比较漫长,包括需要取得主管部门颁发的配置证书因此,医疗产品的最后一公里甚至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打通

就像我们一样,该产品在今年4月获得批准,但直到现在只有一家医院真正开始使用它来自骨科关节机器人公司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可是,面对最后一公里,让企业感到焦虑的并不是这些已知的事实,而是国家医保支付改革带来的政策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进入2015年后,国家医保基金管理开始向控费和精细化管理过渡2018年底启动的药品和高值耗材国家集中采购和drgag人生就是博的支付方式改革是两项重要工作

这两项政策也有望对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方面,2022年3月底,国家医保局,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国家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使用配套措施的意见》《意见》规定了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的收费原则,包括要求不得单独设立收费项目,在传统手术价格基础上按比例提高收费

根据专家和业内人士的解读,《意见》的核心是巩固人工关节国家采购成果而对于关节手术机器人,虽然《意见》还没有给出明确的细则,但已经释放出一个信号,机器人手术的手术费价格未来很可能会定在天花板上

与此同时,在drgag人生就是博的支付方式改革推进后,市场上又出现了另一种担忧,即像手术机器人这样的高价值创新技术,如果也按照dgr方式支付,可能更容易被收取费用。

但今年7月中旬,北京市医保局开了一个口子,出台了除drg以外的支付办法,明确了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创新医疗服务可以单独,据实支付,而不是drg由于这一政策被认为是支持创新技术,当日a股医药板块也大幅上涨

事实上,据《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了解,北京虽然是第一个正式公布付费机制的城市,但并不是唯一一个很多城市都在探索了解进展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在欣喜之余,业内不乏冷静的声音:虽然创新技术可以不与drg同行,但创新技术应该如何定义在医保部门看来,骨科手术机器人的价值有多大这些还是疑问

从北医医保中心主任郑杰的解释来看,其实不管你跟不跟drg走,对于未来的伪创新可能都很难浑水摸鱼。

我们会进行专业的论证,邀请临床和药学专家来论证你的创新药物和创新装置是否真的有意义,是否真的符合临床发展的需要我相信我们的专家会眼尖,剔除那些糟粕所以drg是一块试金石,可以帮助我们的企业和行业回归正确的价值观,以质量为荣郑杰主任在会上说

在医改的指挥棒下,手术机器人产业该何去何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余姚教授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指出,中国医疗手术机器人产业成功的关键不仅取决于技术r&d企业的努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方向和进展

因此,照搬国外手术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路径已经不可取他认为

有意思的是,在是否应该复制国外经验的问题上,科技创新板日报记者注意到,业内存在诸多分歧。

比如有人认为,参考国外成功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和mako关节机器人,手术机器人首先应该选择机器人 耗材的商业模式,也就是做一个封闭的系统,设备和耗材都使用同一家厂商的产品。

可是,金霖教授不同意他认为能匹配任何品牌假体的开放式手术机器人才才是真正的临床需求

如果医院买了你的产品,只能用你的假体,费用有多高从临床角度来看,手术机器人平台必须尽可能兼容他说

孰是孰非,或许只有时间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但是,对于即将起步,前方还有太多未知的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来说,这种思考和争论或许才是前进的动力

推荐阅读

57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