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报真的是互联网最糟糕的发明-ag人生就是博

发布时间:2022-12-26 16:45   文章来源:it之家

就在前几天,几个大厂的朋友从北京来南京看我他们到酒店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吃饭,而是拿出电脑开始写周报

周报真的是互联网最糟糕的发明

我离开虎嗅后,曾经加入阿里系做品牌工作工作时间不长,前后10个月左右当然,我还得写一份周报但我当时写的周报,远没有其他大厂的卷帙浩繁,更像是在规定的时间交公粮——回顾过去一周的工作,整理下周的工作计划

也许对我来说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也可能是因为当时公司做得不错,商业规划务实保守,所以当时写周报的感觉还不错可是,最近两年,大家对周报的明显敌意急剧增加——很痛苦,但还是要写一些公司甚至要求写日报企业那边,老板们也很着急对业务进展不尽人意的第一反应,往往是为了引起人们的注意最后付诸行动首先,周报要写好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写得好的周报真的能让公司业绩更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报充其量只是一种事后复工的方式它不同于会议,不具有实时性和快速性可能有人会反驳我,认为周报是组织传播,上传,发放的重要渠道

但其实好的周报应该是有反馈的,但反馈的效果往往是由你的直属领导决定的这就是问题所在你可以是一个很努力的人,但是你不能要求你的领导和你一样认真

而且,比写周报更麻烦的是,你的同事比你更投入。

因为周报是周汇报机制,放在实际工作场景中,所以大部分公司或部门在周时间片内不会有太多大事件这样做只会放大原有东西的重要性,加上每个公司的管理经验和商业逻辑的差异,不具有普适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合理地质疑周报的科学性。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国目前的管理方式比较僵化即使是腾讯,阿里这样的大公司,很多还是对领导言听计从,这和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下的班主任管理密切相关

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故事,某某离职了,后来成立了一家传奇公司单单在这方面,外国就要比我们更早认识到这些问题这就是为什么亚马逊有六页文化,著名的20%时间法则会在谷歌萌芽

这些措施的目的很明确——鼓励创新,但仅限于公司内部所以在收购twitter之后,当马斯克要求程序员写周报告,具体到代码行数的时候,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反对者声称这种做法太过分了

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就这个话题写过一本书,书名是《狗屎工作》按照格雷勃的扯淡工作理论,现在很多人都在遭受精神暴力,日复一日陷入无意义工作的无尽循环中

相反,我认为这是社会进步的唯一途径格雷勃的观点有一定道理,但过于理想化以写周报为例,出发点和动机都没有错错的是最后演变成了一个项目:面子大于里子

为什么这么说。

让我们好好看看这篇文章。

01.别胡闹了形式主义是周报的原罪

在过去,一个好企业的立足点往往是一个好主意微软和苹果,包括打败福特t型装配线的通用汽车,就是典型的例子

但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好的创意越来越难占领市场包括我们熟悉的世界顶级产品经理史蒂夫·乔布斯也是遭受了这样的损失人们只听说乔布斯拯救了国家,第二次执掌苹果,却很容易忽略他重返苹果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优化组织,砍掉多余的产品线

事实上,这样的变化一直在发生。

如果你关注互联网科技圈,你会发现今天的硅谷已经是硅谷有限公司了而那些创造和主宰硅谷的人,已经从以沃兹为代表的高智商科学极客,变成了以约翰·杜尔为代表的商人,他曾经写过著名的《这就是okr》

外界很难想象,作为彭凯华映的创始人,约翰·图雷拥有完美的人格,既有战略分析,又有执行热情他的投资目的是做一个创造未来的传教士,所以他的行为指南大致可以概括为——通过量化宏伟目标的okr,将愿景和目标量化为切实可行,深度衔接的实践

后面的故事大家可能都听说过,源于德鲁克的目标管理,后来被英特尔公司引用,在谷歌发展成教科书般的组织管理体系但是在中国,不知道是水土不服还是某些人的有意为之okr成功替代了ppt,成为新的画饼工具,体现在组织上,就是员工周报写的字越来越多,业务却越来越差

这里有一个管理者容易犯的错误:抓人是对的,但一定不能变成形式主义。

我们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推演,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共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如果你是领导,你是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周报的精心策划上,还是更愿意把问题拿出来问领导意见我想大多数人会选择后者

原因很简单第二种方法的出发点是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这时候可能有人反驳,领导很忙,尤其是一个大部门,一个人管几百个人领导根本没时间听你说,周报是向上沟通的最好形式

这个观点更胜一筹:1你的公司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很多成熟的公司,像亚马逊,都是采用半个披萨的模式,2.退一步说,如果你的领导真的那么忙,你还觉得他有时间去查阅你的周报吗

既然如此,我们应该禁止周报吗。

的确,现在的就业环境对年轻人不太友好著名的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曾在《富裕的美国》一书中谈到过这个问题:过去,只要你聪明,肯努力,你就能获得公司里的所有机会,但今天公司的组织结构越来越复杂,普通人很难获得创业的机会

但只要你认真思考一下,上面的问题就变成了管理者应该如何管理选择很重要我前面说过,周报归根到底可以抽象为一种向上传播的方式向上沟通的方式没有对错,只是形式分优劣

而且,一般来说,如果你的公司过于形式主义,我相信让你反胃的可能不仅仅是写周报或许你应该多想想要不要换个公司

02.老板给员工写周报靠谱吗。

下面这个话题,其实是关于周刊的,自从流行以来,变化很大尤其是近两年,国内企业服务领域大火之后,很多合作办公玩家都在上面花了不少功夫比如老板给员工写周报,相信很多人看完只能感慨:诺贝尔没有设立管理奖

为什么这么说我来跟你分析一下

先说国外的工具型软件无论是concept,slack,还是更通用的airtable,hipchat,zoom,它们的出发点都是在通用管理逻辑下诞生的,用来节省沟通成本的工具比如zoom,一开始爆炸式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足够简单,网页的端点可以通过打开一个链接进入会议

而且虽然都是paas逻辑,但是都有自己的绝对防线而在中国,这些工具似乎都无所适从,本该盈利的小平台逻辑被强行变成了大平台,大生态逻辑

所以中国的组织和管理很大程度上是被这些工具所偏向的——一开始人们并不讨厌钉钉,只是反感那种打卡进去被实时控制的感觉,周报也是如此。

换句话说,企业服务,尤其是协同办公玩家想要突破,产品打造应该是基于常识的效率优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差异化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做一些新的东西

先说老板给员工写周报,把它当成卖点出发点真的是清新脱俗

但仔细想想,就能看出它经不起推敲不管老板愿不愿意每周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写,员工愿不愿意耐着性子看完周报,单从务实的角度来说,周报本身存在的意义就只有两块——回顾过去的工作,明确未来的工作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直接开个会,不然群里的负责人会来得更快

姜文有一部著名的电影——《邪不压正》里有一句经典台词——谁会把真相写在日记里,写出来的东西能叫真相其实是最好的描述了辛某曾在《中国互联网需要一场以人为本的革命的文章中详细谈到过这个问题:早先引以为豪的大机构成了掩盖创新困局的挡箭牌,是增是减成了整个行业的哑谜

所以,在华为的任看来,一个企业倒闭不倒闭,完全取决于自身,取决于管理是否进步外延是基于内涵的兑现,内涵往往在于公司各级管理制度是否优化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厂员工不愿意写周报,其实是一个值得管理层反思的问题,情况已经很紧迫了

03.那么,周报还有继续写下去的必要吗。

临近尾声,可能有人会问,周报值得写吗你想继续写吗

我的建议是,如果不用折腾团队,最好不要,如果是,那一定是用于其他目的。

我们团队小,行业特殊,没有任何借鉴意义在公司内部,我们将周报定位为——主要为自己服务而且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发现这个确实有用,但是不多

同理,适合字节跳动的管理方式不适合百度和腾讯我们都应该知道,那些成功的管理规则最终会成为人生就是搏尊龙的文化的一部分,而不是它的一部分

推荐阅读

574
网站地图